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淘汰落后产能首炮:19家上市公司上榜

时间:2013-07-29 16:57:59  来源:  作者:

    工信部昨日公布了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产能淘汰名单共包括19个工业行业,其中水泥、纸业等行业涉及公司较多,分别为140家与274家。细察目录可发现,有19家上市公司在列。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对比2012年工信部对19个工业行业落后产能的要求,在时间进程上没有变化,只是对“产能转移”问题,在表述上略有差别,2012年的表述是:“不得向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转移。”
    这19个工业行业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其中,2013年造纸产能计划淘汰634.86万吨;铜产能计划总共淘汰65.44万吨;铝产能计划淘汰26万吨;炼铁产能淘汰277万吨;铅(含再生铅)冶炼产能淘汰80.7万吨;炼钢产能淘汰697.9万吨;锌产能淘汰14.55万吨;焦炭产能淘汰1630.3万吨;化纤产能淘汰14.42万吨;味精产能淘汰22万吨;平板玻璃产能淘汰1680万吨。
    名单显示,此次首批涉及落后产能淘汰的企业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约19家。其中,*ST株冶淘汰铅(含再生铅)冶炼产能10万吨;莲花味精淘汰味精产能8万吨;骆驼股份旗下子公司湖北骆驼特种电源有限公司淘汰铅蓄电池10万千伏安时组装产能;新乡化纤淘汰化纤产能2万吨;浪莎股份旗下浙江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淘汰印染产能1750万米。
    在2013年焦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有4家上市公司:煤气化第二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100万吨;包钢股份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172万吨;山东钢铁,淘汰焦炭产能55万吨;太化股份淘汰焦炭产能90万吨。
    在造纸上市公司中,晨鸣纸业成为落后产能淘汰大户:晨鸣纸业本部淘汰产能4.62万吨(制浆能力)外,其旗下的武汉晨鸣淘汰产能22万吨;公司2008年收购组建的富裕晨鸣纸业此次也淘汰产能1.8万吨,总计淘汰产能28.42万吨。此外,石岘纸业淘汰产能13万吨(制浆能力);福建南纸淘汰造纸产能3万吨;华泰股份淘汰产能总计15.19万吨;银鸽投资的舞阳银鸽纸产有限责任公司淘汰产能9.4万吨;南宁糖业制糖造纸厂淘汰产能3.5万吨。
    水泥行业淘汰名单共涉及140家,福建与河北占了半壁江山,合计有78家。其中,金隅股份旗下的承德金隅和邯郸金隅太行水泥继去年分别淘汰产能17万吨和140万吨后,今年又将分别淘汰产能10万吨和10万吨。另外,天山股份淘汰产能45万吨;冀东水泥旗下公司张家口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淘汰产能80万吨。令人惊讶的是,根据*ST宝硕2005年发布的相关公告,公司与控股子公司保定宝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保定宝硕水泥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规模25万吨,但此次工信部公布的情况显示,保定宝硕总淘汰产能达22万吨。
    上证报记者看到,像平板玻璃、锌等一些行业中,未出现上市公司的身影,因此,对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理论上应面临发展机遇。
2013729b.jpg

消化过剩产能应由市场化手段主导
    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及其带来的经济运行低效率,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桎梏。对过剩产能的处置,无外乎压缩过剩供给或创造内生需求。从实现方式看,体现为一是市场自动出清,二是产业转移,三是产业升级。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产能过剩而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从产业统一高度协调市场与政府对产业经济的调节,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积极引导产业优化与升级,以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旧的产业约束,是引导当前过剩产能走向良性增长的必然选择。

多因素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国内工业企业所面临的过剩产能,是经历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以及后续稳增长政策刺激下的投资冲动扩张之后,结构性供给过度与政策回归常态后微观需求不足的叠加。从更深层次看,经济增长模式及产业组织模式低效率是造成当前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首先,二元需求下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以增量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边际产出效率递减和边际投入成本上升。与此同时,高投资带来的供给增加与二元需求结构下的需求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从投资角度看,国有工业部门尤其是国有制造业部门的高投资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同时对民间部门投资造成一定程度挤出。资金获取能力、行业进入行政壁垒、隐形补贴均会限制有活力的民间投资参与,激发经济潜在需求的企业家精神受到抑制。从消费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导致占总人口65%以上的农村户籍居民消费能力薄弱。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背景下,工业产品国内最终消费需求不足。
    其次,产业组织模式低效率。现实中,行业进入的行政壁垒及生产要素跨地区、跨部门合理流动受到约束,多级政府与企业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加剧了地方及部门间的重复建设,低效重复投资加剧总体产能过剩压力。同时,由于行政区域间行业供求信息共享不足,产品销售受行政区域垄断,生产企业对市场总需求变化缺乏合理预见。不同区域企业个体投资行为的重复产能扩张最终导致总体产能过剩。
    再次,预算软约束扭曲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科尔奈指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强扩张冲动和严重的投资饥渴症。在这一体制下,中央政府通过对投资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配额限制,以尽可能约束这种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依然存在,并由于预算软约束放松了对企业投资的限制,往往加重投资过热倾向。
    现行行政区划导致经济条块分割、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以及信贷资金投放的切块管理,强化了地方、部门利益导向的投资冲动。政绩化的GDP增长难以匹配过度投资导致的无序债务扩张风险,后置的产能过剩则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加剧债务风险积聚。

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对过剩产能的处置,从根本上讲,无外乎压缩过剩供给或创造内生需求。从实现方式看,体现为一是市场自动出清,二是产业转移,三是产业升级。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产能过剩源于低效重复投资,市场出清意味着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引导过剩行业优胜劣汰,通过行业整合兼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消除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是市场自动出清的前提。政府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不应参与游戏过程。应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市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借助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将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在内的企业生产外部成本内生为企业生产成本,以市场规则约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行为。
    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产业转移是应对区域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基于区域资源要素禀赋差异及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在科学预测区域产品市场需求空间的基础上,引导过度竞争区域产业合理向外转移,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产业转移是延续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对技术落后、能耗巨大、污染严重者,应防止其以产业转移为伪装,重复低效率投资。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当前,我国总体工业化率在40%左右,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优化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并引导工业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
    优化政策环境减少微观干预。资源的相对稀缺及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极大压缩了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操作空间,以宽财政宽货币创造增量需求、消化过剩产能的模式难以为继。放松政策空间,由企业在市场规则下自主决定投融资行为,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政政策应以降低企业税负为方向,减少税费的重复征缴,降低企业综合(行情 专区)交易成本;金融货币政策需要继续推进直接融资,减少金融重叠导致的货币空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产业政策方面,应集中于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开展规划设计,对其他产业做好政策协调,逐步取消非国计民生产业的行政壁垒,促进多元资本参与,盘活民间资本存量。
    建立产能统计监测体系。缺乏科学的产能利用率统计是导致重复投资的重要原因。推进我国工业部门产能统计监测,对科学预测和管理工业领域产能利用水平,预判产能投资与货币需求、通胀水平、企业盈利等具有重要意义。

决策层打淘汰落后产能组合拳 需市场来做减法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打出政策组合拳,能否做足宏观调控的“减法”?
    淘汰落后产能是个老话题,而淘汰钢铁(行情 专区)产能过剩也提了很多年,但却陷入了一边淘汰一边扩张的怪圈。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也下发了 《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两部委正在研究制定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而环保部近日也称,“十二五”时期,要下决心在环评方面死磕钢铁行业。
    那么,如此严格的政策组合拳能否做足宏观调控的“减法”?一位钢企中层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相关政策在地方落地,恐怕还是要回归市场,让市场来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

产能过剩势头未减
    此前,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指出,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这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政府调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够。
    以钢铁为例,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仅6.6亿吨,到2012年底有多位钢厂人士认为已超过10亿吨。10年前,我国钢铁产能超过1亿吨之时,国内业界以国外钢企为参考,开始提“淘汰落后产能”,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产能超过1亿吨之后能消化得了。但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淘汰产能过剩的呼声弱了。此后,粗钢产量逐年稳增,2009年~2012年,年粗钢产量分别为5.6784亿吨、6.267亿吨、6.9亿吨、7.16亿吨。
    据了解,就算是今年,这种势头依然未能遏制。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上旬,中国粗钢日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达219.3万吨,环比增长3.02%,其后一直持续在高位震荡。
    据钢度网2012年底调查得知,2013年全国钢厂新增产能投资显示,涟钢、酒钢、重钢、沙钢、八钢等在内的诸多钢企均有新增高炉产能的计划,总计大约近4000万吨。2013年全国各大钢厂的产能总量将达到9.6亿吨,再加上诸多未纳入统计的小钢厂等产能,必然超过10亿吨。

政策刺激投资冲动
    自2009年起,国家对钢铁产能过剩开始出台政策,力度也越来越大,出台时间也愈来愈密集。但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决策层出台了4万亿投资经济计划。
    据媒体报道称,在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下,地方和企业的投资冲动也有所增强。2007年~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依次为2616.71亿元、3248.91亿元、4108.71亿元、3494.24亿元、3860.5亿元。
    据了解,地方淘汰落后产能往往以钢铁产量为标准,炼钢炉容量在400立方米以下即进行淘汰或整合。
    “企业是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步骤就是淘汰小炼钢炉,再增加大的,产能依然在不断加大。”我的钢铁网高级分析师张铁山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4万亿投资计划时期,一些用钢行业尤其是高铁对钢铁需求量较大,钢企甚至负债扩产。“只要还有利润,落后产能就有生存之地。”张铁山说,钢企利润牵连到地方税收,这是小钢厂多年来“关而不倒”的原因。
    此外,攀钢一位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即使亏损也不能停产,还要开足马力,因为企业还肩负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除了这些因素外,钢企对市场判断失误、利好时一窝蜂涌入也是摁不住产能的诸多原因。
    今年春节前,钢价开始反弹,年初,三级螺纹钢现货价曾一度跃升到4000元/吨,比去年8月份时的3300元/吨上涨20%多。去年12月之前,铁矿石价格较低,钢厂也预计政府换届之后会有利好政策,于是纷纷加大原料采购和库存,全国钢铁产量又出现超常增长。
“以前是低端建筑钢材过剩,现在几乎是包括高端钢在内的品种全面过剩。”张铁山说,前几年汽车需求旺,国家鼓励钢企产品升级,于是国企纷纷上马板材,从进口供不应求变为板材也过剩,硅钢和不锈钢也是如此。

业界称应放开钢企竞争
    与以往在规模和兼并重组上作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制定不同,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条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其中确定要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环保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称,各部委对用环保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已取得一致意见。新修订的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钢企距离达到新排放标准,只剩下一年半时间。作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之一,是否达到环保要求,成为钢企生存的关键。
    环评能否成为压倒钢铁落后产能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位冶金工业规划院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看未必”。
    以环保部今年重点强调的钢企需要为烧结机上脱硫设备为例,在脱硫技术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环保部要求钢企上马脱硫设备,钢企为应付环评达标、不搬迁,匆匆上马脱硫设备,技术不问出路,五花八门,花费巨大却未必合格。
    “有些大企业其实环评达标,不需要上脱硫技术也符合排放标准,但为了社会责任还是上了设备。”上述专家称。
    与国外钢铁厂规划不同,中国的钢企在发展之初就与城市居民住宅区混杂在一起,一个钢厂就是一座城市。而德国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集团则坐落在一座森林中,并且与区民区有严格的隔离带,从外表看辨认不出那儿有一个钢厂。此外,蒂森克虏伯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500毫克/立方米,并未上脱硫设施,而国内国家标准则为200毫克/立方米。
    “城市规划非常重要,这是本。脱硫技术该上的要上,但不能一刀切。脱硫技术标准要根据南北地域差异,也不能一刀切。”上述专家表示。
    “政府如果能在管理体制和投资层面放权给钢企,让钢企自主决策、自由竞争,相信不具竞争力的钢企会死掉一批,或关闭或被兼并,落后产能自然就被淘汰了。”前述钢厂中层人士则呼吁,应在国内放开让钢企竞争。

消息称决策层要继续发展铁路 以便消化落后产能
    铁路发展的第二春来临?
    接近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近日,决策层在听取了铁总的工作汇报后表示,铁路还是要继续发展,理由是铁路建设能够消化部分落后产能,如钢铁、水泥等。
    按照原铁道部今年年初制定的规划,2013年铁路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200亿元,计划开通新线5200公里。
    上述铁总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和融资能力,铁总年底能够完成5200亿元的基建任务,且有望小额超出。通车里程方面,预计年底可能通车5500公里以上。届时,全国铁路总通车里程将超过10.3万公里,开通的高铁将达1万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全国高铁通车里程为9700公里。
    今年年初,原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曾在全国铁路规划工作会议上称,今年年内,将开通宁杭、杭甬、津秦、西宝线。其中,宁杭、杭甬高铁已于7月1日开通。
    经过一段时间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建设在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以及温州动车事故后一度陷入发展低谷,铁路在建项目出现大面积缓建乃至停工。不过,进入2013年,在铁道部完成机构改革,国务院多次表态铁路项目要“保在建、保重点”之后,铁路投资有回调趋势。
    按照“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的总里程要达到12万公里,也就是说,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将开通6600公里左右的新线,每年的投资量将在5000亿元以上。
    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目前的铁路建设步骤可能比上述计划更为激进——明后两年每年将开通7000-9000公里的新线。
    目前,铁路系统内部对于决策层的肯定性表态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高层的点头支持让铁路系统继续加大建设投资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忧的是,原铁道部将近3万亿(截至2013年一季度的数字为28394亿元)的债务,成为其继续通过大量借贷融资来推进铁路建设的障碍。
    上述铁总人士表示,铁总领导班子的思路是先把规划内的铁路建好。铁道部转制成铁路总公司之后,盈亏、效益问题逐步成为铁总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目前,铁总领导一方面继续与国务院领导以及相关部委协调沟通,争取早日制订出一个能够化解和稀释巨额债务的方案,另一方面,铁总也积极通过货运组织改革、票价调整等手段增加铁路营收。
    不过,从数据来看,铁总的财务状况暂时未有明显改善,2013年第一季度,铁总净亏损68.76亿元;货运量方面,6月份,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1015万吨,环比下降3.75%,同比下降1%。

无相关信息
益高电动车 益高电动车